1612 年,當時的江戶幕府將軍──德川家康修造了名古屋城,
到 1867 年政治改革幕府倒臺之前,它一直都是德川三大家族
之一的尾張德川家族的居城,極盡奢華。後在第 2 次世界大戰
中於 1945 年受空襲,大部分被燒毀,1959 年重建天守閣,改
爲地下一層地上七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。從那以後,天守閣的秀
姿一直是名古屋的象徵。
名古屋市的「天守閣」是為日本桃山時代(公元前1600年、
豐臣秀吉年代)的築城技術的代表作之一。肇建於17世紀初
(公元1609年)由日本最後的幕府將軍-德川家康下令修
築的「天守閣」,後雖曾經二次大戰的戰火摧殘,但,日本政
府為發展觀光以及新城廓計畫的百年大計,故於1959年
(昭和34年)花費鉅資重新整建了「大天守閣」及「小天守閣」。

名古屋城正門-1910年移建的舊江戶城內的蓮池御門遭到第二次
世界大戰的戰火燒毀。而後,與天守閣一起重建於1959年。


城內的石牆上到處都有刻上各種記號,是因當時各諸侯接到修築石牆
的命令後,在自己搬來的石頭上雕刻做記號來區別。


劍壁-牆頂上排列著30多厘米長的槍頭,作為防備擋牆。

名古屋城最具代表特色的是天守閣屋頂的那一對「金鯱」,
龍首魚身,一雌一雄分踞在屋脊兩側。「鯱」在日文漢字裡
指的是逆戟鯨,由於其浮到水面呼吸時常會噴出水霧,源自
室町時代前期始日本許多傳統建築都將鯱魚安置在屋脊兩側
,相傳可以防止火災,後來演變為城主的權利象徵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